BØRRESEN M6
Børresen M6 揚聲器完美展現了 Audio Group Denmark 對「美學設計」與「音樂重播性能」的極致追求。M6 的設計靈感源自旗艦 M1,進一步延伸並強化了既有的設計元素,不僅在外觀上極具美感,更在聲音表現上達到更高境界。
---
技術與元件
在開發 Børresen M 系列揚聲器時,Børresen 的首要目標是挑戰既有的技術極限,並大膽開創嶄新的聲學設計思維。這其中包含了 **單體結構的全新設計**、**有效抑制共振與振動的方法**,以及探索能夠提供終極聲學特性的頂尖材料,讓聲音表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錐盆框架 —— 劃時代的革新
**以鋯金屬打造,拓樸最佳化與 3D 列印工藝**
M6 的單體框架可謂是一場真正的革命——它採用了 **經由拓樸最佳化設計的 3D 列印鋯金屬框架**,實現了最高的剛性,從而將振動與結構共振降至最低。
單體框架不僅是錐盆的固定結構,還必須承受由振膜所釋放的能量。因此 Børresen 的目標,是讓框架本身「沒有聲音」,透過結構設計徹底消除框架音染。工程團隊運用電腦有限元素分析進行模擬與優化,最終打造出以 **獨家鋯金屬材質**製成的拓樸最佳化 3D 列印框架。
---
## 形式與性能的完美融合
Børresen 不僅設計出 **剛性極高**的單體框架,還在結構中導入了 **內部阻尼與共振控制**,大幅提升聲音的純淨度與透明感。藉由 3D 列印工藝,框架內部腔體能填充鋯金屬粉末,進一步增加阻尼特性。鋯金屬可說是理想的材料選擇,讓框架能展現出難以想像的自然音色與真實感。
系列振膜 —— 中低音單體
**極致剛性,極低音染**
Børresen 的中低音振膜設計目標,是在達到 **最高剛性** 的同時,將音染壓低到極限。M1 所採用的振膜,可說是現今市場上最先進的揚聲器振膜之一,擁有 **最高剛性與最低振膜共振**。為了達成這種世界級的性能表現,Børresen 必須自行研發、設計與組裝所有零件。Michael Børresen 與研發團隊歷經無數次實驗與樣品測試,最終達成了他們對「無妥協振膜性能」的目標,將聲音還原推向前所未有的境界。
### 四層結構複合振膜
最終成果是一片由四層材料組成並壓合而成的高複合結構振膜:
* **雙層展鋪式碳纖維(Spread Tow Carbon Fiber)**
* **中央層為芳綸蜂巢芯材**
* **外層鈦金屬表皮**
* **Ansuz Supreme 專利鍍膜**
這種多層複合結構賦予振膜獨一無二的聲學特性。Spread Tow 碳纖維能在多方向上保持最佳剛性,顯著降低振動與共振帶來的聲音失真。即使在 8 kHz 以上的頻段,這種結構依然能有效壓制共振,而因為單體實際工作頻率僅至約 2.5 kHz,因此殘餘共振已被推移到工作帶外兩個八度以上,確保了聲音極致純淨。
### 材料特性與聲音表現
* **芳綸蜂巢芯材**:提供最佳垂直剛性與重量比。
* **鈦金屬層**:具備優異的共振控制能力,讓聲音更自然、帶有有機質感。
* **Ansuz Supreme 鍍膜**:透過 Hi-PIMS(高功率脈衝磁控濺鍍)技術,於鈦層上均勻鍍上三層結構——鋯、鎢,以及鋁鉻氮化物。這項頂尖表面處理,進一步優化了聲學特性,賦予音樂 **無可挑剔的細膩度與真實感**。
磁路系統 —— 中低音單體
**M 系列的銀質 Supreme Edition**
Børresen 獨家專利的 **無鐵磁路設計**,在 M 系列中獲得了更進一步的精進。Børresen 為旗下所有揚聲器單體皆採用 **無鐵磁結構**,其電感值比傳統單體低約十倍。而在 M 系列 Supreme Edition 中,電感值再度被壓低至 **傳統鐵心單體的 1/12**,達到前所未有的低失真水準。
這項突破的關鍵在於:由於銀的導電性比銅高出約 6–8%,Børresen 將原本的銅質磁極環,全面換成 **自家研發、手工打造的純銀磁極環**。
為了徹底釋放 M 系列的性能潛能,所有金屬零件皆經過 **深層冷凍處理(Cryogenic Treatment)**,再進一步降低 6–8% 的電感值,全面提升導電效率與聲音透明度。
最終成果,就是 **絕對純淨的音樂再生**。M 系列 Supreme Edition 能展現無與倫比的真實感,將音樂的 **清晰度、細膩度與還原度** 提升到全新高度,樹立頂尖揚聲器的新標準。
冷凍處理(Cryogenic Process)
**極端工藝,顯著提升**
對揚聲器中所有金屬零件進行 **冷凍處理(Cryogenic Treatment)**,能進一步大幅改善導電性能,讓最細微、最精緻的音樂細節得以完整釋放。當金屬經過極端低溫處理時,其晶體結構會逐漸收縮,合金元素被迫排出晶格邊界,使其結構趨近單晶體化。這種金屬內部的結構轉變,對音響表現有深遠的影響,最終可讓導電率提升約 **6–8%**。
在 M 系列中,**所有金屬零件均接受完整的冷凍處理循環**,整個過程歷時約 **三天**:
* **前 24 小時**:從室溫逐步降至極低溫。
* **中間 24 小時**:維持在約 **–196°C(–321°F)** 的低溫環境。
* **最後 24 小時**:再緩慢回升至室溫。
這樣漸進式的降溫與回溫過程,能避免熱應力對材料造成損傷,同時進一步強化並壓縮金屬的晶粒結構,消除金屬在凝固過程中形成的殘餘應力。其結果就是 **更高的結構穩定性、更低的能量損耗,以及更純淨透明的聲音表現**。
Børresen 高音單體
**卓越效率,極致線性**
Børresen 高音單體透過 **有限元素分析(Finite Element Method)**,精準優化並線性化磁通密度分佈,以確保振膜運動的最佳控制,達到極高的效率與優異的線性表現。
這款 **封閉式鋁帶高音(Closed Ribbon Tweeter)**,具備 **94 dB 的超高靈敏度**,頻率響應自約 **2.5 kHz** 起。其振膜僅 **0.01 克** 的極低移動質量,能以驚人的速度運作,完整釋放出音樂中最細膩與最精緻的聲音細節。
此外,該高音單體的結構設計極為堅固,能輕鬆承受音樂中瞬間爆發的高能量訊號,而不會產生聽感上令人疲憊的失真或斷裂感。更重要的是,它在設計上 **完全不依賴變壓器**,確保了聲音傳輸的直接性與純淨度。
M 系列分音器
**串聯架構,系統更具一致性**
Børresen 揚聲器採用 **串聯式分音設計(Serial Crossover Configuration)**。這樣的設計使所有單體在分音區間中 **共用相同電流**,因此能夠保持電流的相位鎖定。與傳統的 **並聯分音** 相比(每個單體各自接收不同的頻率與相位內容),串聯式分音透過將帶外電流導向繞過主訊號路徑,形成一個更具一致性與高整合度的系統。這項突破性的技術,讓音樂的重播表現更為自然、純淨,並帶來前所未有的聲學享受。
### 頂尖元件配置
為了打造極致分音器,Børresen 在元件的選擇上不惜成本:
* **電感線圈**:採用 **銅箔繞線線圈**,並以 **紙質絕緣** 包覆,再經 **真空樹脂浸漬**,確保其在機械結構上極度穩固與穩定。
* **電容器**:選用 **軍規級小型疊層箔式電容陣列(Stack Foil Capacitors)**,具備最佳機械穩定性與最低寄生電感,同時提供極致的聲音表現。
* **高音衰減電阻**:使用 **金屬箔電阻(Metal Strip Resistors)**,擁有最低噪訊特性與極低的熱變化,確保高音再生時的細膩與穩定度。
M 系列音箱 —— 形式與功能的完美融合
Børresen M3 與 M6 揚聲器完美展現了 Audio Group Denmark 在 **美學設計** 與 **聲音表現** 上的堅持。其箱體後方獨特的凹槽造型靈感,來自 Børresen 專屬的喇叭腳架設計,賦予整體造型更高的優雅質感與識別度。
在箱體基座部分,特別預留了 **Ansuz Darkz 共振控制墊** 的安裝位置,能有效抑制箱體共振,進一步優化聲音重播的純淨度與細節表現,同時兼具視覺上的精緻感。
M3 與 M6 不僅是形體與功能的完美結合,更展現了兩位音響大師 —— **Michael Børresen 與 Flemming Erik Rasmussen** —— 攜手合作的成果。纖細優雅的外觀設計,搭配極致的聲音重播性能,堪稱 Audio Group Denmark 對卓越音響藝術不懈追求的最佳證明。
---
## M 系列箱體內部設計 —— 更佳的聲音平衡
在更大型的音箱結構中,針對中低音單體背後的氣流進行了優化,有效降低壓縮效應,讓單體能夠 **反應更快、更靈敏**,對整體音場表現產生顯著正面的提升。
此外,低音單體部分特別結合了 **低音反射式(Bass Reflex)設計**,確保中頻與低頻之間維持 **動態與和諧的平衡**,賦予音樂更豐富的層次感與能量感。
Bi-Amping 雙功放驅動
M3 與 M6 皆具備 **雙功放驅動(Bi-Amping)** 設計,能將 **低頻** 與 **中高頻** 分開供電,不僅讓各頻段獲得充足的驅動能量,也能帶來 **更乾淨、更精確的聲音**。
Børresen 提供兩種 Bi-Amping 方式:
1. **被動分音 Bi-Amping**
透過內建的分音設計,將低頻與中高頻分離,分音點依照 M3 與 M6 的結構優化,確保最佳表現。
2. **主動分音 Bi-Amping**
由外部主動式分音器決定分頻點,讓用家可依據聆聽空間的聲學特性調整 **低頻量感與中高頻平衡**。
為此,Børresen 的姊妹品牌 **Aavik Acoustics** 特別開發了 **頂級類比主動分音器**,能與 M3 / M6 完美搭配,進一步帶來極致的精準度與透明度。
---
## 內部配線 —— Ansuz Gold Signature
M 系列內部配線全面採用 **Ansuz Gold Signature 旗艦線材**。此系列結合了 Ansuz 最先進的傳導與抗噪技術,能有效降低訊號失真,確保聲音傳遞過程中的 **極致清晰度、自然感與真實感**,徹底釋放 M3 / M6 的潛能。
Tesla 線圈原理
Tesla 線圈的核心概念是使用 **兩個繞向相反的線圈** —— 一個主線圈與一個反向線圈。Ansuz 將其稱為 **「雙反向線圈(Double Inverted Coil)」**。兩個線圈同時帶有電壓,當其中一個線圈遇到電壓尖峰時,另一個線圈便會產生對應的反向尖峰,進而 **抵消雜訊**。
由於雜訊尖峰本質上幾乎是純電壓、幾乎不帶電荷,因此這種方式能非常有效地消除雜訊 —— 雖然不是 100% 完全消除,但已能顯著降低干擾。若 **增加更多 P-TC 線圈並聯使用**,則能進一步提升效果。
這項技術的實際聽感成果,就是讓音樂背景的 **「黑度(Blackness)」** 顯著提升,讓細節與層次感更清晰。
Ansuz Tesla 線圈亦有不同類型設計,彼此優缺點互補,透過合理搭配,能讓音樂重播表現達到最佳狀態。
主動式方形 Tesla 線圈
**展現驚人的噪訊抑制能力**
主動式方形 Tesla 線圈被直接嵌入於電路板之中 —— 一個線圈位於正面,另一個反向線圈則配置在背面。其工作原理與 **主動式 Tesla 線圈** 完全相同,但由於設計優化,能夠比 **被動式 Tesla 線圈** 提供更強大的 **雜訊消除效果**。
第三代類比 Dither 技術(Analog Dither Technology 3rd Generation)
**精準提升訊號純度,降低背景噪訊**
Ansuz 推出 **第三代類比 Dither 技術**,其概念源自雷達技術,用於強化信號、延伸訊號覆蓋範圍。在音響應用中,**主動式 Tesla 線圈** 發射脈衝信號,頻率精準設定,並以 **反相方式傳輸**,這不僅能顯著增強音樂訊號,還能有效抑制背景噪訊。
透過大量分析、研究與反覆聆聽,第三代設計進一步優化了最有效的頻率組合,使音樂重播的 **聲音景深、細節與解析力** 達到更高層次,讓錄音中的微小細節完整呈現,並提供更自然、透明的音樂體驗。
抗天線共振線圈技術(Anti-Antenna Resonance Coil Technology)
**有效抑制空氣中雜訊**
所有訊號線與線材屏蔽層在空氣中都可能充當 **射頻雜訊(RF Noise)天線**,對音質造成嚴重干擾。Børresen 採用 **被動式 Tesla 線圈**,將其纏繞於線材外部,保護訊號不受空氣中射頻干擾的影響。雜訊能量會被線圈吸收,從而消除干擾聲。
此外,線圈內部的電流以 **反向纏繞** 的方式運作,形成 **對應反向線圈**,進一步抵消導體上的射頻雜訊,使訊號保持純淨無染。
規格與特點
尺寸(HxWxD)**:193.8 × 42.8 × 74.6 公分
重量:86 公斤(189.5 磅)
頻率響應:20 Hz – 50 kHz
靈敏度:89 dB / 1W
阻抗:6 Ω
建議擴大機功率:>50 W
單體配置
高音單體:Børresen 平面鋁帶高音
中低音單體:6 顆 Børresen M 系列無鐵心中低音單體,尺寸 4.5 吋
外觀塗裝
黑色與白色 **鋼琴烤漆**